過勞、高工時是長年以來台灣的勞工代名詞。根據勞動部統計,台灣勞工的平均年總工時為2000個小時,創歷年最低紀錄,但排名仍位居全球第4,比鄰近的日韓都還要高,在亞洲國家僅次第一名新加坡,甚至過勞死的比例高達35%,坐實『過勞之島』的封號!
一、過勞是心血管疾病的主因之一
勞動部最新的過勞認定,在生病前 1 個月,因加班產生的加班時數超過 100 小時,或發病前 2~6 個月,平均每月加班時數達 80 小時,就可視為是過勞引起的疾病,通常為心血管疾病。
研究指出一週工作 55 小時的人,比每週工作 35~40 小時的人,心臟病發機率高出 13%;過勞引起中風的機率高出 33%。
二、不只身體疲憊,情緒壓力更加劇過勞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過勞』納入《國際疾病分類》,WHO 認為是一種職業倦怠,定義"長期面對工作壓力卻未能成功化解導致的慢性疲勞綜合症",包括 3 大要素:
1、工作效率降低
2、常覺得提不起勁或精疲力竭
3、對工作有倦怠感或忿忿不平
這種長期未能被化解的負面情緒影響身體健康,輕則肩頸僵硬、食慾不振、暴躁易怒等,進而演變成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憂鬱症等。
三、過勞 6 大警訊及營養建議
台灣民眾普遍將生活重心放在工作,常常不知不覺工作過度,到發病時才驚覺原來身體負荷過大。民眾可以觀察自己是否有著 6 種症狀和所對應的營養對策,適時地調度工作時數、及時補充營養維持健康。

1、總感覺病懨懨的容易感冒:
雖然想要好好打起精神,但覺得精神很差、常被說氣色很差、或是感冒時間很長都未痊癒。建議可以補充增強免疫力的大棗精華。
大棗含有多種營養,其中的多醣體及三萜類可以幫助增強免疫力,臨床研究顯示連續吃大棗的病人,健康恢複比單純吃維生素藥劑快 3 倍以上。
2、工作效率降低:
即使都在加班,工作進度卻沒有在線上,不僅效率差,出錯率也高。
臨床研究紅景天能改善智力及工作能力指數,特別是在疲乏情況下可使工作錯誤率減少;刺五加被證實可以對抗疲勞,及提升壓力狀態下的注意力、速度和準確性。
3、對周邊事物都沒興趣:
過度工作容易產生無助的感覺或是負面想法,漸漸對周邊的事物都變得無感,例如以前喜歡追劇,現在都沒興趣了。
瓜拿納可以做為適應原,能夠調整自律神經,達到抗憂鬱提振精神的效果。
4、長時間感覺疲累:
這種疲累是不管睡了多久都無法得到緩解,好不容易休假時也沒有足夠體力做休閒娛樂或陪伴家人朋友,影響生活品質。
牛磺酸是能量飲料的主要成分,也是身體所需的營養成分。當進行長時間活動,會開始耗損體內的牛磺酸,適當補充可以緩解疲憊感。
5、情緒起伏大、失眠:
過勞也會容易陷入暴躁易怒、焦慮、自責等負面情緒中,導致晚上失眠。失眠有三個階段,先是很難入睡,發展為夜裡反覆醒來,最後階段醒得很早且無法入睡。
建議可以補充維生素 B6、維生素 B12和葉酸,除了能安定神經,在體內也協助合成血清素和腿黑激素,是助眠的小幫手。
6、無法專注、記憶減退:
無法專注是工作過勞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會使我們邏輯思考能力或記憶力減退。
大腦是人類最複雜的器官,單一營養素無法提供足夠能量,建議補充綜合胺基酸以加強腦力,幫助思緒清晰。
四、6 種過勞死的高風險群
腦心血管疾病是過勞死的主因之一,而根據勞動部對「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的認定,以下 6 類人皆屬過勞死的高風險族群,更需注重工作的安排及營養素的補充。
- 不規律的工作者
- 工時長的工作者
- 經常出差者
- 需輪班或夜班工作者
- 作業環境有異常溫度、噪音或時差者
- 伴隨精神緊張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