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癲前症是目前孕婦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多發生懷孕20週之後,子癲前症主要症狀:妊娠高血壓、尿蛋白、水腫。若孕婦是子癲前症高風險群,建議早期篩檢和定期產檢,保持飲食清淡,預防子癲前症症狀惡化,降低風險。
目錄
一、為什麼會發生子癲前症?
子癲前症又稱妊娠毒血症,發生率約 2-5%,是孕婦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懷孕 20 週後,孕婦血壓上升,高於140/90mmHg,並伴隨著尿蛋白和水腫,就要小心可能有子癲前症。
子癲前症發生原因與胎盤出現問題密切相關,導致孕婦的子宮動脈血管擴張不佳,無法提供足夠的血流供應給胎兒。尤其懷孕後期為了增加血液流量,孕婦血壓會升高,導致妊娠高血壓和子癫前症。
二、子癲前症主要 3 大症狀
子癫前症初期通常很難有所察覺,起初僅血壓上升。通常在懷孕第 20 週後,症狀可能會逐漸加劇,對孕婦的器官造成傷害,同時影響胎兒的生長。以下是子癫前症常見的孕婦症狀:
1. 高血壓:子癫前症的最常見症狀是高血壓。當孕婦出現收縮壓>140mmHg 和舒張壓>90mmHg,需要特別注意。
2. 尿蛋白:由於胎盤問題,導致母體的腎臟功能受損,導致尿液中出現尿蛋白。
3. 水腫:由於血管內的液體滲漏到周圍組織,引起孕婦出現全身水腫,尤其是在手指、手腕、臉部和腳踝部位。
子癫前症的症狀因人而異,除了上述三個最常見的狀況,其他可能發生的症狀如:嚴重頭痛、視覺模糊、上腹部不適 (右上腹區域)、呼吸困難、噁心、嘔吐和頭暈。
如孕婦注意到以上任何症狀,尤其是在懷孕後期,務必多加留意,尋求醫師診斷和治療,以確保母嬰的健康。
三、子癲前症 7 個高風險族群
子癲前症早期發現與治療很重要,若惡化,母嬰都會面臨嚴重的併發症。若孕婦符合子癲前症高風險族群,建議定期追蹤產檢,進行子癲前症篩檢。
1. 首次懷孕的孕婦
2. 年紀小於18歲或大於35歲
3. 多胞胎孕婦
4. 家族子癲前症病史
5. 孕婦患有高血壓
6. 孕婦患有糖尿病
7. 肥胖或抽菸
四、子癲前症早期篩檢很重要!
孕婦可於懷孕 11-13 週進行子癲前症篩檢,透過胎兒超音波、血液檢查、搭配子宮動脈血流檢查與血壓量測,以及尿蛋白檢查,篩檢出 95% 早發型子癲前症的高風險孕婦。
建議孕婦定期產檢,追蹤血壓、尿蛋白是否符合正常範圍。若早期發現並適時治療,多數孕婦患有子癲前症的高血壓症狀,在產後三個月內,可逐漸恢復正常。
平常孕婦在家中適度休息,減少活動量,每日定時測量血壓,留意是否出現水腫情況。在飲食方面,應該避免過量攝取鹽分或含鈉量高的食物,有助於控制子癲前症,降低母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