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一直復發怎麼辦?快速判斷肛裂傷口,4招有效預防肛裂症狀

肛裂一直復發怎麼辦?快速判斷肛裂傷口,4招有效預防肛裂症狀

嬰幼兒肛裂主要原因是肛門括約肌尚未發展成熟,容易排便過度用力或長時間便秘,導致肛裂。如何判斷肛裂症狀?可根據肛裂傷口情形,肛裂若沒有妥善照護,容易一直復發,導致破皮出血。本篇分享4招治療及預防肛裂方法

一、嬰幼兒各階段的排便習慣

嬰幼兒因為肛門括約肌尚未發展成熟,還不太會用力來幫助排便順暢,各階段排便習慣不同,共同來了解:

● 1 歲以下:依靠直腸反射,一邊吸收營養,一邊消化與排便,無法自我控制排便。

● 2 歲半以下:根據飲食習慣的不同,排便情形也不盡相同。若小孩喝母乳,易吸收好消化,較不容易便秘。

● 2 歲半以上:因為肛門括約肌逐漸發展成熟,能控制排便的方式和時機。父母可開始訓練孩子自己排便。

嬰幼兒排便習慣

二、造成肛裂常見原因

嬰幼兒因為發育尚未完全,排便過度用力或長時間便秘,肛門周圍組織受到壓力,導致肛裂。造成肛裂常見的原因有兩種:便秘和不停拉肚子。

1. 長時間便秘:肛裂多由便秘所引起,過粗、過硬的大便都會引起肛門疼痛,加上解便時不懂得如何出力,容易過度用力而造成肛門裂開,產生傷口。

2. 不斷拉肚子:可能因配方奶、疾病或飲食問題導致拉肚子,讓肛門無法休息而受傷。

肛裂原因

三、如何判斷肛裂症狀?傷口情形

嬰幼兒不擅表達,若排便時表現出不適感。像是哭鬧、皺眉、或拒絕排便的行為,可由以下 3 點判斷是否有肛裂症狀:

1. 肛門裂口:肛門口朝 12 點或 6 點鐘方向,傷口垂直裂開約 0.5-1 公分。

2. 血液附著:排便後用衛生紙擦拭時,發現有血跡,或出現帶有血液的糞便。

3. 肛門周圍紅腫:肛裂周圍的皮膚出現紅腫或發炎的跡象。

肛裂症狀和傷口

四、4 個肛裂治療方法及預防

肛裂若沒有妥善照護,容易一直復發。當孩子每次排便過度用力,因肛門破皮、肛裂傷口出血,增加疼痛更畏懼上廁所,身為父母也很心疼小孩受苦。以下 4 個方式治療及預防肛裂:

1. 請醫生開立肛裂藥膏和藥物改善狀況

2. 挑選適合孩子腸道吸收的配方奶

3. 慢慢培養孩子固定時間的排便習慣

4. 平常多喝水和攝取足夠膳食纖維,幫助排便

預防肛裂

肛裂導致排便困難,造成嬰幼兒便秘,或排便量減少的情況。長期下來,不利於小孩生長發育。請尋求醫生診斷肛裂的嚴重程度,提供適當的肛裂治療建議。

卡蘿琳持續提供新手爸比、媽咪們最新育兒衛教資訊,研發適合嬰幼童體質的營養補給品。歡迎加入新會員,免費領取兒童維他命C+D3 50錠 ( 原價 199元,限量前 300名 )

維他命贈品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