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 6-8個月開始分離焦慮,此時媽咪就像被裝上監視器一樣,時時刻刻不能離開寶貝的視線範圍內。這時候的孩子確實不容易照顧,其實,分離焦慮是一種愛爸媽的表現!分享 6 個小秘訣,陪伴孩子渡過分離焦慮
目錄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指的是寶寶和主要照顧者分離時出現的過度擔心、焦慮症狀。大部分的寶寶會用哭的方式展現焦慮。情緒比較強烈的孩子,可能會生氣哭鬧、晚上失眠易驚醒。
這時候的孩子確實不容易照顧,其實,分離焦慮是一種愛爸媽的表現!
當幼兒與照顧者產生情感連結,而跟父母分離時,孩子會以為爸媽不愛他了。這時爸爸媽媽如果能多些關心和陪伴,增進孩子日後的安全感和親密關係,對環境也可以有更好的適應能力。
二、出現分離焦慮的時間點
分離焦慮屬於幼兒發展的自然現象,嬰幼兒慢慢長大至 6-8 個月時會開始和外界有所連結,也漸漸能區分出主要照顧者和他人,開始會「認人」,也逐漸與主要照顧者建立「依附關係」。
當依賴者離開身邊,出現其他的陌生臉孔,就會焦慮、不安、哭鬧,大約 1 歲時會達到高峰,2 歲後才逐漸減緩。一般來說,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理解到父母離開只是暫時的,並不是失去父母的愛,就能慢慢適應喔!

三、分享 6 大秘訣,渡過分離焦慮時期
每個孩子因先天特質不同,也會受環境變動、主要照顧者轉換等影響,這些都會影響分離焦慮的適應期。若是寶貝正處於分離焦慮時期時該怎麼做呢 ?
6 大秘訣,一起陪伴孩子渡過分離焦慮,幫助建立獨立人格。
1. 躲貓貓遊戲:
這是一個讓孩子知道媽媽不見了,還會再出現的小遊戲,好玩又有意義。媽媽也可以試著逐漸拉長躲起來的時間,是練習分離焦慮的好幫手。

2. 多帶孩子出門走走:
讓孩子有機會接觸更多的人事物,天氣的變化,或手腳的接觸。觀察外面世界的不同,增加機會和人互動,有助於孩子的適應力喔!
3. 減少負向語言和情緒:
當孩子已經對陌生環境感到害怕,若父母又雪上加霜的責罵時,無疑是讓孩子更加害怕,獨自面對新環境。
4. 想討抱,就適時主動抱抱他:
別為了訓練孩子獨立,就狠心拒絕孩子的討抱,容易讓孩子感到焦慮或受傷,對於分離會更加沒安全感。同時也不要強迫孩子給他覺得陌生的人抱,容易造成反效果喔!
5. 事先預告:
事前預防性打針,可透過照片或是描述形容,讓孩子先有心理準備,即將面對的人事時地物,減緩寶寶焦慮的程度。
6. 別急著丟包:
先帶孩子一起探索陌生環境,可讓孩子回頭時能看到熟悉的你,減少對新環境的排斥,離開前最好跟孩子說再見,並和孩子約定晚點會來接他。別急著或偷偷地走,耐心陪伴孩子適應陌生環境。

- 未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