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口水疹症狀!與異位性皮膚炎的差異?

嬰兒口水疹症狀!與異位性皮膚炎的差異?

口水疹又叫「口周濕疹」,顧名思義是因為口水而引起的症狀,而口水疹的症狀又跟異位性皮膚炎很相似,經常讓爸媽們擔心不已或是判斷錯誤而延誤治療,當孩子出現口水疹該怎麼改善症狀?陪伴孩子渡過這時期~

造成口水疹原因

口水疹是一種皮膚發炎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唾液停留在皮膚上的時間較長,而導致唾液中的消化酵素,造成角質層內的角蛋白受破壞,導致寶寶皮膚發炎而起疹子。寶寶容易造成口水疹幾個狀況:

  • 長牙時期,因牙齦疼痛影響咬合而流口水。
  • 溢奶及吐奶沒有即時處理乾淨。
  • 長時間吸奶嘴,容易流口水。

口水疹症狀反應

當寶寶開始到了愛流口水的時期時,就要特別留意有沒有出現口水疹的現象,從部位及症狀了解嚴重程度:

  • 出現部位:嘴巴周圍、臉頰、下巴、脖子、胸口或其他口水接觸的部位。
  • 輕微症狀:皮膚泛紅、小紅疹、微粗不平滑的觸感。
  • 嚴重症狀:皮膚乾裂、脫皮、丘疹、水泡及膿皰等,且會搔癢或刺痛感。
口水疹症狀反應

改善口水疹的5個方法

口水疹本應該只有嘴巴周圍的局部性症狀,但如果沒有即時的發現處理,長時間下來則會可能會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甚至引發念珠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導致引起更嚴重的狀況。

1、及早就醫避免惡化
在寶寶出現疑似口水疹的情況時,可以先請醫師專業評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通常用藥 3 – 5 天即可明顯改善,如等到惡化就需要使用到類固醇或抗生素等藥物治療。

2、保護寶寶的肌膚
寶寶肌膚因口水疹引起的紅疹或皮膚乾裂等狀況,可使用嬰兒潤膚乳液或醫生開立藥膏擦拭幫助保護肌膚穩定及舒緩不適症狀,但避免太過油膩的產品反而導致毛細孔堵住更惡化。

3、保持乾爽勤擦拭
減少口水在寶寶臉上停留的時間,使用紗布巾或面紙輕輕擦拭,避免太用力導致皮膚破損,引起二度感染,反而拉長復原時間。

4、注重清潔及用品更換
使用嬰兒專用清潔品降低刺激性,且勤勞更換口水巾、衣服、枕頭巾和床單等,隨持保持乾淨及乾爽。

5、避免過多接觸
嚴重得口水疹症狀都是因為細菌引起,避免過度接觸肌膚、捏臉或親吻等,因此在接觸寶寶時最好注意雙手清潔,比較不容易發生感染喔!

口水疹和異位性皮膚炎怎麼分辨?

當孩子出現口水疹的症狀卻久久好不了,很多媽媽們就會擔心是不是異位性皮膚炎,因為兩者症狀情況都很相似,都會出現紅疹及皮膚乾裂癢等現象,但兩者病因不同,可以先從好發部位來初步判斷,接著在尋求醫師診斷,所以先別緊張得下自己喔!

症狀口水疹異位性皮膚炎
定義接觸性皮膚炎過敏症狀
原因口水接觸引起多數為遺傳體質
好發部位兩頰、下巴、脖子、胸口兩頰及四肢彎曲處
症狀時間用藥3-5天可改善不易根治,但可控制降低發病

台灣四季變化明顯,加上又是海島型國家所以濕氣較重,無論是口水疹或是異位性皮膚炎等濕疹型皮膚狀況都盡量避免悶熱出汗等狀況,除了要注重日常照顧及環境因素外,有過敏症狀的孩子,體質調理就更要重視了!

皮膚過敏反應是身體處於發炎的情況,很多研究指出針對異位性皮膚炎服用鼠李醣乳桿菌(LGG)益生菌可幫助減緩過敏症狀。在挑選給孩子的益生菌,除了要含有 LGG 菌種外,好的複方成分搭配更能提升效果,像是降低發炎的鳳梨酵素紫蘇中的α亞麻酸可緩和過敏毒素的釋放等,挑對 調理型益生菌 才能幫助寶貝減緩過敏反應。

相關文章參考

  • 未分類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