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嬰兒被蚊子叮咬腫得特別大?會不會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有時候誤信消腫止癢偏方,很有可能感染!明明噴了防蚊液卻沒效果?本篇教你如何挑選安全有效的防蚊液,3種防蚊液種類比較,注意成分和時效性,遠離蚊子
一、為什麼兒童容易被蚊子叮?
最近天氣開始變熱,蚊子也漸漸變多!而蚊子最喜歡的就是…嫩嬰。為什麼嬰兒特別容易被蚊子叮呢?以下 4 個容易被叮原因,提供給大家參考!
1、體溫較高:孩子的代謝速度比成人快,連帶體溫會偏高些,蚊子對溫度敏感,特別喜歡溫暖的地方,因此體溫高的人就容易吸引蚊子靠近。
2、容易流汗:夏天時候孩子代謝快體溫高,經常流了滿身大汗,而汗水中含有有乳酸、皮脂汗腺等物質,蚊子的嗅覺很特別,汗臭味容易吸引蚊子。
3、二氧化碳濃度:孩子晚上睡覺被蚊子叮,通常都會從臉下手,原因就是呼吸吐氣的二氧化碳吸引蚊子,人體在運動後或是代謝快時,二氧化碳濃度會提高,因此更容易吸引蚊子叮咬!
4、警覺度低:蚊子最愛找上不會反擊的人,嬰幼兒的警覺度較低,對於蚊子叮咬時不會立即做出反擊,因此更容易讓蚊子有得寸進尺的機會。
Ps. 酸性體質不是容易被蚊子咬的原因,必須打破這個迷思,人體的血液也會自動調節酸鹼度,維持酸鹼平衡,利用食物調解沒有明顯效果,所以少吃肉多吃蔬菜,不會因此改變體質。
二、寶寶被蚊子咬「腫」很大原因
每次看到寶貝被叮得紅又腫真的滿心疼的!孩子因為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當新生兒被蚊子叮咬時,免疫細胞對蚊子的口水產生抵抗的免疫反應,引發過敏反應,紅腫狀況會比較明顯。嚴重時可能導致蕁麻疹或血管性水腫,有時還會形成透明的水泡。此時不要弄穿水泡,容易增加細菌感染風險。
當孩子被蚊蟲叮咬時出現大面積紅腫時,爸媽們都會擔心是不是蜂窩性組織炎?要不要馬上帶去醫院?其實每個孩子對於蚊蟲叮咬的反應不盡相同,首先先判斷症狀出現時間、有無傷口及狀況,接著到診所醫院請醫生再次診斷喔!
血管性水腫 VS 蜂窩性組織炎比較

大部分孩子隨著時間成長,對於蚊蟲的免疫抗體逐漸改善。然而,由於個體差異和免疫系統的影響,每個小朋友對蚊子叮咬的反應都有所不同喔!
三、安全有效的止癢消腫方式
被蚊子叮後,坊間很多偏方說可以消腫止癢,像是塗口水、蒜頭、鹽巴、肥皂、牙膏等。但其實不只沒止癢,還會造成發炎,千萬不要隨意用在孩子身上!可以試試以下方式來舒緩止癢:
● 冰敷舒緩:症狀輕微,用冰敷方式舒緩紅腫癢的狀況,也有降溫效果。
● 擦拭藥膏:使用由醫師開立藥膏或藥局購買有合法衛署藥字號的藥品。針對孩子體質挑選,如果皮膚容易過敏需多加留意,藥品是否含有類固醇或薄荷、樟腦、丁香等成分。
● 口服藥類:嚴重過敏反應或細菌感染時,才需要吃到口服藥,需經由醫師診斷開立抗組織胺等藥物,不可隨意餵食孩子消炎藥物喔!
四、防蚊液種類比較,注意成分和時效性
市售防蚊液種類很多,成分類型和效果好壞都不同。寶寶用的防蚊產品,一定要注意成分和防蚊時效性,才能有效遠離討厭的蚊子!整理常見 3 款防蚊液比較,家長從中挑選適合的產品來使用。
● 精油類:防蚊時效短,多標榜為植物性,需要每隔一段時間補充,也需要留意會不會造成皮膚過敏。
● 樟腦油:防蚊時效短,居家環境使用比用在身上效果好,但是蠶豆症者不可使用!
● 化學性:防蚊時效最長,「敵避、派卡瑞丁、伊默寧」是最有效的防蚊成分,台灣在107年環保署重新編列「人用化學忌避劑」。雖是化學成分,只要符合安全劑量,濃度比例大人 30%以下、小孩 10%以下,用於人體皮膚防蚊,都是安全的喔!

五、嬰幼兒防蚊注意事項
看到寶貝被叮成紅豆冰真的很心疼,預防勝於治療,有效防蚊才是根本之道。幫寶貝防蚊,該注意哪些事項呢?
1. 避開傷口及口臉部:塗抹防蚊液,可以先噴在手上再幫小朋友擦
2. 不選含 DEET 和派卡瑞丁成份:6 個月以下孩童,需特別注意化學成分
3. 先擦防曬乳,再擦防蚊液
4. 睡覺使用蚊帳做防護
5. 保持身體乾爽:流汗時勤勞更換衣服

最後,預防蚊子可以先從居家環境做起,降低蚊蟲孳生及飛進家裡的機會,戶外活動做好防蚊防護,選擇安全有效的防蚊液,才能幫孩子遠離蚊子叮咬喔!
卡蘿琳持續提供新手爸比、媽咪們最新育兒衛教資訊,研發適合嬰幼童體質的營養補給品。歡迎加入新會員,免費領取兒童維他命C+D3 50錠 ( 原價 199元,限量前 300名 )

- 未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