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的糾正,對孩子是好的嗎?

不斷的糾正,對孩子是好的嗎?

我常在餐廳、公園、公共場所聽到大人在糾正孩子的行為。我常常想著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我想提供我收集到的糾正孩子的正確方法給大家參考,想要讓身為拔拔麻麻們,都有一個愉快的吃飯及休閒外出時間,希望對大家都可以精進我們拿捏孩子教養的品質。

餐廳中很常聽到「杯子你是怎麼拿的,怎麼打破了?」、「這個不能碰,如果弄倒了怎麼辦?」。被糾正孩子的表情,通常都是沮喪、失落覺得挫折的。但是,能說家長的糾正是不對的嗎?當然不是,因為許多的行為確實要在場域中糾正,想要藉此機會教育一下。

要糾正,又不捨孩子的沮喪,那該怎麼辦呢?

對孩子來說,周遭環境很多的接觸與學習都是第一次,所以對很多事物都是感覺好奇的,心情上面自然會比較亢奮、興奮,因此在行為上面難免會有失控的情形發生。當然也有些地方是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有壓力的,這樣的環境也會讓孩子的行為失控。

生活中有那麼多的因素會造成孩子行為上的失控,如果我們只是不斷的在孩子行為上糾正而並沒有消除行為失控的原因,那麼這樣不斷的糾正,只能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

當孩子有失控行為時,請先關注他!

若不想讓孩子繼續那些失控的行為,也不想讓他有被糾正的沮喪,那我們可以先觀察他,了解他失控的背後可能有哪些因素。

關注的方式有很多種,像是擁抱他、讓他坐在身邊、先問他的感覺、聽他說話等等…,關注的首要原則就是:先放下手邊的工作或是正在進行的談話,請身邊的大人稍候一下,我們要先關注小孩,讓孩子的行為能夠穩定下來,再進行大人們的活動。這樣的關注可以帶給孩子安全感,不會有被丟在一邊的感覺,當我們主動關注時,孩子就不會用一些小動作來引起關注。

知道了原因,就和孩子在一起!

從關注中了解原因後,知道了孩子高亢的或是緊繃的情緒來源,接下來,我們就要帶著理解的同理心和孩子在一起,也許是陪著他一起探索好奇的事物,邊探索邊帶著孩子用正確適合的行為去滿足自己的好奇。也許是擁抱他讓他充分感受到安全感,卸除孩子對於環境給的緊繃感,讓他可以慢慢地放鬆,漸漸的適應環境。所以,我們需要有些耐性的與孩子在一起一段時間。

糾正是為了讓孩子更好,那就直接說明什麼是好的行為吧!

當孩子慢慢開始適應環境了,就可以開始告訴孩子什麼是好的行為,例如:好奇的事物可以看,但是需要等一下有大人帶才可以,如果你不喜歡這裡,但是因為媽媽有事情要討論,你可以先待在媽媽身邊,等我一下,我會趕快的討論完,然後快快回家。

像以上這些行為是我們希望孩子做的,我們可以透過直接跟孩子講來取代糾正,或是責備他剛剛那些不恰當的行為,因為糾正只會讓孩子感到沮喪,並不會讓孩子更好喔!

  • 未分類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