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發燒不一定是壞事,短暫的輕微發燒,代表孩子正在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打開自然防禦機制,其實爸媽不需要太擔心。但發燒符合以下 5 種情況,須進一步就醫檢查。本篇分享小兒發燒正確觀念,讓家長不再束手無策…
目錄
一、為什麼會發燒?
正值非常時期,再加上季節交替忽冷忽熱,若開始上幼稚園,小寶貝更是三番兩頭感冒,伴隨發燒症狀,搞得家長心力交瘁,小兒發燒是家長最常見到,也是最擔憂的問題。
發燒雖是生病的警訊,但也是免疫機制的正常反應,當人體受到病毒或細菌入侵,會自動將體溫提高以殺死病毒、病菌。因此,發燒其實是人體自然防禦機制。
二、體溫幾度以上才算發燒? 正確測量方法
嬰幼兒的體溫調節功能還不穩定,因此基礎體溫本來就較成人高,體溫超過 37 度屬低度發燒,可能是環境過熱,衣物穿太多導致。
可先減少寶寶衣服件數,待在陰涼處,讓孩子安安靜靜一個小時之後,再測量一次。
醫學判斷上,體內中心溫度達到 38 度時,才會判斷是嬰兒發燒。根據測量部位不同,溫度也會有差異。

嬰兒發燒判斷基準:以下分享各部位體溫一覽表,讓大家一目瞭然!
- 肛溫、耳溫 ≥ 38度 (接近中心體溫)
- 口溫 ≥ 37.5度 (離中心體溫稍遠)
- 腋溫 ≥ 37.2度 (離中心體溫較遠)
※ 3 個月以下的嬰幼兒,肛溫、腋溫是比較準確的測量方式,額溫、耳溫較容易失準。

三、符合 5 種發燒情況,立刻就醫
因為寶寶免疫系統還不夠強大,出現發燒反應很自然,但到底發燒到幾度時,才需要就醫呢? 只要符合 5 種情況,應該馬上去看醫生:
- 3個月以下寶寶發燒
- 體溫燒到 40 度以上
- 2-3天持續發燒超過39℃
- 退燒後仍沒有活力,甚至意識不清
- 熱痙攣

病毒感染發燒大部分在 3-5 天內,等孩子產生抗體之後,自然會退燒,讓寶寶免疫系統,逐漸戰勝病毒細菌。
家長應觀察燒退後的活動力,如果活動力還不錯,不用急著跑醫院。可適時服用退燒藥,或應用物理性方法,舒緩發燒症狀。
四、幫助孩子退燒 5 大方法,舒緩發燒不適
嬰幼童發燒,需不需要立刻退燒?這是很多家長的疑問。
若寶寶出現輕微發燒的症狀 ( 37-38℃ 之間 ),但活動力良好且食慾佳,不必急著讓寶寶吃藥退燒。
以下 5 個舒緩退燒方式,幫助舒緩寶寶體溫偏高的不適。
1. 多補充水分或電解質水
2. 洗溫水澡:每 3-4 小時洗一次溫水澡
3. 注意室溫:維持 24-26℃ 舒適溫度
4. 適量增減衣物:以輕薄衣物為主,不蓋厚被
5. 退熱貼片:利用吸熱原理,幫助散熱降溫 ( 6 個月以下寶寶不建議使用冰枕 )

五、使用退燒藥正確觀念
只有退燒藥具有「真正」退燒的效果。其它輔助的方式如退熱貼,冰枕,溫水擦拭等等,都只是讓孩子舒服,並不會對中心體溫有任何的影響。
- 口服退燒藥:若孩子很不舒服且體溫超過 38.5℃,考慮服用退燒藥,劑量需依照體重調整。
- 退燒塞劑:只有在嚴重嘔吐、拒絕吃藥、高燒超過 39℃ 再使用。因使用塞劑退的快,燒起來更快,常常因此畏寒發抖。
※ 盡量不要大量使用退燒藥,反而會降低人體免疫力,使病毒更不易被殺死。

本文授權轉載自《卡蘿琳益生菌》,原文標題:發燒別急著往急診室送!兒童體溫幾度以上才算發燒?幫助孩子退燒 5 大方法
- 未分類